為社區居民服好務——記達川區政協委員吳建平
作者: 來源: 發表于:2014年01月15日 文章點擊數:15548
為社區居民服好務
——記達川區政協委員吳建平
他擔任政協委員十多年,廣泛深入聽取社情民意,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履職社區主任,時刻關心群眾生活冷暖,切實解決居民困難疾苦,全力把社區建設成服務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的和諧家園。他就是達川區政協委員、三里坪街道辦事處花溪社區主任吳建平。
社區內小街小巷的污水治理工作是入冬以來吳建平忙活的重點。以前被居民稱為污水街的僑興巷剛剛完成治污工程,巷內的店鋪已恢復正常經營,業主們正忙著打理自己的生意。
僑興巷商家曹菊說:“沒整這條溝之前,全都是污水,隔四五天就要掏,白天也掏,我們沒得法做生意。” “現在管子換大了,基本上不存在堵了,比原來好多了。”商家郭慶接著說。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區小街小巷基礎設施落后,污水橫流、臟亂差現象日益突出,為改善社區面貌和居民生活環境,2013年初,吳建平向區政協常委會提交了《既要面子工程,也要里子工程》的提案,建議城市建設既要打造主要街道,也要改造小街小巷,得到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并在全區重點實施。
“為什么要提出這個提案,因為我們的政府,區委區政府來講確實跟老百姓在辦實事了,想到我們老百姓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如何能夠得到實惠,要把我們基本基礎情況、基本條件要解決好,基本困難要給老百姓解決好,使百姓出門更加方便,再不受污水橫流的干擾,也不再受出門就是一腳泥的影響,使我們城市更加美了。”吳建平說。
從當上社區主任起,吳建平始終牢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為群眾服好務,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的和諧家園。
積極給老百姓多辦一些實事,多辦一些好事,才能夠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因為作為我們基層干部來講,我們的主要職責是跟老百姓服好務,如何把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東西,老百姓所想的,老百姓所求的,我們如何跟它實現好,完善好,做好,這就是我的本質工作。吳建平這樣認為。
為提升社區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吳建平組織社區大力開展網絡信息建設,建成了“一張社會服務管理經緯網”、“一本民情信息冊”、“一套社會管理網頁”和“一個服務中心”,實現了包括流動人口等26種特定對象在內的各類民情信息電子化動態管理。
“我們社區這個網絡信息建起主要是為我們社區老百姓服務帶來很多好處,也給他們帶來很多方便,比如說一個家庭成員,他家里面的基本情況,我們掌握的非常清楚,比如家里面家庭成員的關系還有他們的生份證號碼,出生年月日,還有他們的工作狀況,特別是他們家里面有老弱病殘的,有身體致殘的,家里面需要我們社區幫扶的,我們都了解的非常清楚,老百姓也非常認同我們這個網絡建設。”花溪社區副主任胡馨引說。
針對社區老年人日漸增多,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旺盛的實際,吳建平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起了五百多平方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
花溪社區居民李盛明說:“我們社區老年人也比較多,像我們社區又沒得其他的好多人,都是些獨生子女,到老來了,沒有活動場所,像我們社區,我又是住在這個樓上的下來就可以在活動室參加一些活動,就使我們沒得那種寂寞感。”
經過吳建平和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多年的共同努力,花溪社區先后被評為市級文明衛生社區、四川省養老服務社會化一類示范區,被國家民政部表彰為低保救助先進社區。
吳建平說,作為政協委員,在新的一年里,他將多去調查民生,走訪群眾,多入樓進院,廣泛聽取廣大市民的要求,把市民的所求所需,積極獻言獻策,盡好一名政協委員的應盡職責。(鄧遠軒、曾源源)